学校主页

学科带头人及梯队

油气井工程学科人才梯队

来源:石油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2-05-13

简介

东北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创建于1961年,1990年被批准为油气井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0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点,油气井工程学科附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油气井工程学科附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开始招收博士后,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油气井工程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术带头人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实力强的学术队伍,实验设备仪器、实验手段先进齐全的教学科研基地。

1、油气井工程学科带头人


闫铁,男,1957年2月生,黑龙江省肇州县人。1978年考入东北石油大学石油钻井工程专业,1982年毕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东北石油大学获油气田开发工程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工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著名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光远教授。1995年11月至1996年6月在美国新墨西哥矿业学院作访问学者期间,从事钻井工程岩石力学研究工作。现为东北石油大学校长助理,国家级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北石油大学“高效钻井破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油气钻井高效破岩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主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专家,石油学报、石油钻探技术和复杂油气藏等杂志的编委。

闫铁教授长期从事石油钻井工艺技术与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技术,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钻井岩石力学,高效钻井破岩,井下压裂工艺理论与技术以及油气井工艺理论与软件等。先后参加了“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石油水平井成套技术与装备”、“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侧钻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火山岩地层岩石可钻性与钻头优选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分形理论的裂缝性储层水力压裂机理及三维动态模拟”以及30余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黑龙江省等省部级科技攻关和基金项目,取得40余项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12项,黑龙江省教委和大庆市局科技进步奖15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40余篇学术论文被SCI、EI和ISTP等收录。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专利授权22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先后给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主讲“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技术”、“井眼轨道测量与控制”、“油气井工程力学”、“油气井工程前沿理论与技术”等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员7名。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火成岩地层个性化钻头研制与实验”与“钻井工程设计和工艺软件开发与推广应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深井复杂地层破岩机理与高效破岩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体钻井地层-井眼流体-旋转管柱耦合作用下井眼净化机理研究”以及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黑龙江省及大庆油田等企事业单位科技项目10余项。

优势特色方向及学术地位:①油气井岩石力学与应用方面,首次将分形几何理论引入油气钻井工程的岩石可钻性评估和油藏压裂改造的岩石力学计算中,提出了应用岩石分形理论来评定岩石破碎程度的新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②钻井工程设计与应用软件方面,先后开发的“欠平衡/气体钻井设计及分析系统”和“钻柱力学分析系统”以国内推广应用。


2、油气井工程学科后备带头人

李士斌,教授,博士生导师,汉族,1965.1出生在内蒙古赤峰,中共党员,1988年7月东北石油大学钻井工程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7月获东北石油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导。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系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专业后备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油气井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指导研究生工作,为本科生讲授主干专业课“石油工程”、“岩石力学”、“专业外语”等,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高等油气井工程”、“现代完井工程”等专业课,获得过黑龙江省教学成果1等奖2项、2等奖3项。
近几年主持完成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项,多项横向课题
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厅局级奖励10项。
自5年来,共发表论文30余篇;
从事的研究方向: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研究,井壁力学稳定性研究,地应力理论及测试研究,油气井压裂理论和技术。在这些研究方向上,东北石油大学的设备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课题近40项。


李玮, 1979年生,男,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油气井工程学科后备带头人。于1999年至2010年就读于东北石油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效破岩、水力压裂、钻井优化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其中博士论文获得教育部“2012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留校至今,一直工作于石油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专业,现任“高效钻井破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室副主任、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是“油气钻井高效破岩技术”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骨干成员。

在该研究方向上,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博士后特别资助等15项基金项目的支持,并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页岩油气高效开发基础理论”的科研工作。

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文章26篇,SCI收录5篇,EI收录15篇;发表受理、授权专利53项,其中授权专利39项,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13项;发表专著1项,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市局级奖励6项。

2013年获评为东北石油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14、2015、2017年第四、五、七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被评为东北石油大学“劳动模范”。


3、学科梯队构成

油气井工程学科有教师总人数25名,拥有22位博士。教师队伍中教授13名,博士生导师13人。45岁以下教师占50%,已经建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稳定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梯队。

油气井工程学科  

序号

性别

学历

职称

1

博士

教授

2

博士

教授

3

孙玉学

博士

教授

4

刘庆旺

博士

教授

5

张景富

博士

教授

6

李士斌

博士

教授

7

曹晓春

博士

教授

8

毕雪亮

博士

教授

9

范振忠

博士

教授

10

党庆功

博士

教授

11

罗 云

本科

副教授

12

赵万春

博士

教授

13

博士

教授

14

硕士

副教授

15

闻守斌

博士

副教授

16

王继刚

博士

副教授

17

刘维凯

博士

副教授

18

冯福平

博士

教授

19

赵景原

硕士

副教授

20

孙晓峰

博士

副教授

21

李玉伟

博士

副教授

22

张立刚

博士

副教授

23

李思琪

博士

副教授

24

孙士慧

博士

讲师

25

胡超洋

博士

讲师